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会内要闻

全国政协常委李心:扩大进出口 构建我国外贸新发展格局

作者: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期:2024-09-25 访问量:1
字体:默认超大 打印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对外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也必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但当前,由于受地缘冲突加剧、世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由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外需不足、订单下降。同时,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着进出口发展不协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协调、区域贸易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阻碍了全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潜力的释放。

建议:一、加大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合作,跑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当前我国基于低成本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需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东盟一直处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建议加大与东盟产业合作,开发经贸互补性和打造优势互补的新产业链,不断创新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尽快建立RCEP成员国双边、多边主要产业行业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平台作用,大力提升我国融入国际区域合作的程度。

二、以东部地区为外贸模式升级的“领头雁”,通过贸易数字化重塑对外贸易竞争力。东部地区要抓住沿海地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和高科技人才云集的核心优势,领先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以贸易数字化提升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此外,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力的新兴力量,东部地区居于我国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要加强服务数字化,并利用RCEP制度型开放平台激发服务贸易增长潜力。

三、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盟的产贸融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了中西部地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要进一步加快构建衔接有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和打造数字通道,提升中西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各类园区、跨境电商、海外仓的融合发展,将中西部地区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产贸融合。

四、利用互补优势,深拓东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增量发展空间。东北地区与东盟在农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互补性强。东北地区要进一步发挥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借助RCEP合作机遇和互补优势,加强与东盟双方的本土品牌建设和扩大本土品牌影响力,推动互补产品贸易增长,并深化港口物流与现代海洋产业的开发合作。

五、推动陆海内外联动,实现区域协调共济。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是构建外贸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方面要巩固东部引领地位,另一方面要以东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和贸易发展,引导东部饱和产业向国内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东盟区域转移,加快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和培育相关人才以解决产业转移痛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